很多人都認為,運動員在職業生涯結束後就「結束了」?但是看看陳建州(黑人)和何凱成,他們都同樣曾經是一個運動員,依然可以走出自己的路,一路走來「運動」是如何改變他們的?曾經身為運動員的他們,又是如何看待下一代的「戶外教育」?
評審們接觸本屆未來大人物後,對於年輕人的印象改觀,而政治人物光鮮的成功背後,也有難以言喻的挫折,無論如何,勇往直前是唯一選擇。看郝明義、何琦瑜、楊文全、余宛如、盛治仁,他們怎麼說。
移工已是組成台灣社會的重要成員,因此撇開預設立場及標籤,閱讀「異鄉人的故事」更有其必要,透過陳凱翔及蔡雅婷的講座分享,我們會發現伸出援手、做出改變,並非難事。
我們處在數位溝通工具能輕易上手的時代,卻面臨不同世代、不同價值觀的挑戰,要如何連結社會,進而實現自己的願景,且看中華民國第一位數位政委唐鳳的分享。
當社會上所有成功者的故事、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優勝者,都用「人要追求夢想、要為理想而活」的方式,與年輕世代溝通的時候,盛治仁比喻自己寧可當隻烏鴉,警告所有人「在夢想的背後,是巨大的風險與失敗。」
林峻丞經營著記錄三峽故事的「甘樂文創」,另外,也從自身經歷出發,體悟社區中的孩子需要陪伴,因而創辦「小草書屋」,林峻丞步步實踐,與孩子一同踏上的旅程,只希望他們能長成健健康康的、希望無限的「青草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