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子開進了坪林山區,窗邊的山巒一路綿延,那天的台北早晨仍下著雨,抵達時卻陽光普照,茶園、潺潺水聲、冬末的微風,這裡是金瓜三號。
創辦人胡庭碩、蔡威德和吳姝嫻去年5月正式租下這棟位於坪林的兩層樓房子,展開了一場創新實驗。

在台大法律就讀期間,胡庭碩參與「不同凡響社」學習用商業技巧解決社會問題,又因著學術股的角色,到各處擔任創新創業的講師,而一趟柬埔寨創新教育之行,學生們(有計程車司機、高中生、和尚)的熱烈迴響,提醒了他知識裝備的重要,還因此買下博客來所有關於社會企業的著作,爾後,庭碩接下勞動部最年輕的雲嘉分部咨詢委員的工作,替台灣社會企業擔任咨詢。
2013年,他因思索「創新究竟有沒有個案研究?」創辦了「社會創新巴士」,是透過旅行,直接走進田中央,邀請設計、企業等專業人士來學習社會創新,如今,他更從咨詢、引導角色轉換為執行者,金瓜三號從此誕生。

來農村幫忙,用農村的作息
「人生很多事都不是計劃好的。」胡庭碩談起租下金瓜三號的緣起,這樣說道。
這個決定源於胡庭碩一次的南庄老寮民宿之行,創辦人邱星崴與其分享許多土地的故事,讓庭碩開始思索如何講出自己的故事,又因著自小喜愛農村氛圍,決定要租下金瓜三號,而這個地點,原是創業夥伴威德租下用作木工創作的工作室,
如今,金瓜三號是邀請大眾到坪林,參與農家生活,但這可不是「打工換宿」,而是「紮實做地」。
「許多年輕人到農村說要做志工,晚上喝酒大聊國事,但早上十一點起床,農人會怎麼想?」強調自己相當浪漫的庭碩,談起志工的責任卻非常實在,特別是「不遲到早退」,「對年輕人來說就是體驗,是種價值的轉換,我們做的就是去安排這些事情,讓別人去信任他們;我們提供勞動力、消費,透過吃提供他們反思的機會,來這邊會改變,但你去迪士尼就不會改變。」
「我在晚上分享的三個關鍵字是:『扣打』,剛到一個新的地方新的環境會有新的火花,雷達會打開,什麼都很新鮮;『多元』,用一個不同的思維去看一個環境;『開墾』,當我們在幫陳大哥除草時,我們會認為雜草就是要除掉,卻忘了以使用土地者的角度去思考。另外,庭碩昨天的一句話很好:選擇在哪裡習慣是一個很浪漫的事,而你要選擇什麼樣的生活?」
目前就讀東吳心理系的佩文,興奮地分享志工假期的體驗心得,對這些大學生而言,不只搬肥料、除草、替老店宣傳都是過去未有,就連動手做餐、學習擺盤(去過金瓜三號就知道這件事的重要),都成了躍躍欲試的體驗。

而就讀台藝大古蹟修復系的卓卓,原本是想藉志工旅行「隱藏畫者身份」,卻因「身份曝光」後,經庭碩邀請,用奇異筆在金瓜三號的房間留下一張精彩畫作:
「我到這裡最大的體驗是『回饋』,到農家不是接受別人請客,而是思考要如何一起生活,就像胡庭碩用自己的專業去協助坪林的農家,在未來我也希望用畫畫去改變些什麼。」
不領政府輔助、用商業模式經營的金瓜三號
「金瓜三號和別人所做的最大的不同,在於這是一個體驗性和旅遊性的活動,是透過動手做來體會改變,而農家也會因為你的到來而不同,是一個雙向改變的旅程,也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。」
胡庭碩強調,金瓜三號帶來了旅客,而這些旅客都會和地方建立起直接關係,但台灣許多地方遭遇的問題是: 旅客在7-11消費,還把垃圾留下。「應要建立起CV值的觀念,就是要讓消費(Cost)產生價值(Value)。」因此,他們不務農,為避免和地方衝突,他們不做餐飲只做旅遊,因為旅遊會把人帶入地方,雨露均沾。

然而,即便出發點是為地方帶來消費,在起初與商家和農家的溝通並不順利,例如在坪林老街賣饅頭的阿姨,一開始對這些年輕人的出現「覺得麻煩」:
「一開始阿姨說你不要在這邊啦,後來我們發現她每天四點起來發老麵,又是非基因改造麵粉,不加水,我們就幫她畫了有文青質感的海報放在店裡,結果被阿姨抱怨饅頭太早就賣完了,所以我們就改畫茶葉蛋,哪個滯銷就畫哪個,阿姨才漸漸讓我們幫忙。」
而金瓜三號的鄰居、冠軍製茶師蔡大哥,在起初堅持不做茶包,直到七月人潮來了,終於點頭讓金瓜三號為其設計產品包裝,「一起工作就會有一些價值觀的碰撞。有句話說:你要跟別人一起創造,還是要拉別人一起冒險?我們不是拉人跟我們冒險,不是要折扣,而是要共好。」
「通常旅客買東西,就是說再見買伴手禮的時候,而如果把每家的東西做出差異性,就能創造最大效益。」
除了興旺地方商家,金瓜三號要解決的另個問題是把勞動力找回。坪林人口外移嚴重,家中時常沒有年輕人分擔家務,但上了年紀的農夫卻因骨刺毛病,在下田或搬運肥料上顯得困難,坪林鄉公所因此找上胡庭碩,希望前來的志工伸出援手。
除此之外,金瓜三號還做友善採購、手作旅行,而就是這樣的「共好」堅持,金瓜三號的志工旅人已累積700+人、創造土地友善採購經濟 630000+元、累積山村幫手總時數 7200+小時、協助在地戶數 25+家,胡庭碩再次重申:「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地方是一個雙向的交流」,2015年,則預計要為坪林帶來2000人次過夜旅客,一萬人次單日旅客,為坪林當地帶來一千兩百萬的文創產值。

選擇在哪裡習慣是一個很浪漫的事,那你要選擇什麼樣的生活?
「我是胡庭碩,而我的課題,老早寫進了我的身體: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』。隨著時間,我的肌肉會一根根消逝,終至癱瘓無力。」(摘自《漸凍人生又怎樣》,頁10)
聽完胡庭碩的故事,卻有另段故事在進行著,他自幼罹病,高中時曾一度絕望,卻在透過輔導社企與教學傳授過程,重獲對生命的熱情,並帶領更多年輕人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:

「今天和碩碩(庭碩)一起去坪林老街擺攤,第一次親眼見到有人願意為了傳達一樣理念,付出這麼多心血,看似傻傻的行為背後,其實是無私和遠見。」(志工炫)
「突然想到阿嫲,明明都也是種菜自己吃,我卻鮮少願意去找她。回家後,記得去找家人們吧,找會自己最初的原點。」(志工霈霈)
「唸政治學常常念到很絕望,因為這個世界並不完全適用書本上的解法,但我的一個教授曾經說過:『改變社會從在地做起』,很高興台灣有金瓜三號這樣一個地方。」(志工郭家佑)
「放下包袱,放過自己。」(志工毅毅)
「我做這件事並不是強調每個人都要接觸土地,我做是這件事因為我喜歡,而我希望每個人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。」這是庭碩心目中的理想生活,你的呢?
※胡庭碩目前已經離開「金瓜三號」,另外在坪林創辦了「坪林街左邊」,有興趣的朋友可造訪他們的粉絲專頁。
核稿編輯:楊士範
追蹤 未來大人物臉書專頁,接收最新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