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她是站在第一線培育外語人才的講師。18歲時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,最大的心願是有一天,台灣人能自在地開口說印尼語,走進禮拜天的台北車站大廳,用印尼語點一盤印尼式炒飯和一杯珍多冰來喝。為此,長年於大學與社區進行印尼語和馬來語的教學工作。
為了讓彼此真正的了解,每學期的期末她帶領約200位學生到印尼街,要求他們找印尼朋友聊上幾句,並將他們的生活寫成一篇生命故事。只要願意席地而坐,用簡單的單字開頭,人人都可以是東南亞親善大使。而暑假期間則帶領台灣的大學青年志工,到馬來西亞進行「蹲點東南亞」的志工服務,與當地社區合作,進行社區營造與文史紀錄的工作。多年來也促成青年學子拍攝了幾十部短篇人文紀錄片,以及上百篇的文史紀錄。她覺得環境就是最好的老師,這一個月的蹲點經歷讓每位學員對東南亞文化都有了深入的理解。
王麗蘭以語言教育為基礎,不斷嘗試各種途徑讓台灣學子接觸東南亞文化,而「語言是通往東南亞的第一條路」,她始終相信,有了語言的親近,文化的理解就不遠了。
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唸書的她,始終無法融入大家,班遊、下課吃飯就是會忘記她,就算硬著頭皮加入,還是被忽略,「他們不是歧視我,而是不了解,台灣人就只知道英、美、日、韓,以及某方面的中國,還都是很片面的認識…」
王麗蘭從自身經驗出發,讓更多台灣人認識東南亞的文化,她開始帶領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,也擔任廣播的節目主持人,甚至在大學開設馬來語、印尼語課程,希望台灣人對國際觀的無知,就停止在這一代。
2013年成立「壹玖八七國際娛樂有限公司」,拍攝電影長片《時下暴力》,以改善台灣影視娛樂產業環境為目標,號召年輕力量,證明年輕人也能夠站上舞台發光,改變單打獨鬥的常態。《時下暴力》也挺進金馬影展,成為台灣平均最年輕挺進金馬的製作團隊。
「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價值,網路就是最快的方法。」 蔡英文與印度總理莫迪的奶茶乾杯圖,是怎麼受到印度媒體關注的?在台灣舉辦的一場慶祝遊行,如何登上挪威媒體?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發起創新的社群行動,分享如何以網路作為公民外交方式,至今累積超過20000名粉絲,活躍於國內外50+家媒體,為台灣的國際外交打開新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