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廖芸婕
- 出生年:1989年
- 學歷: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
- 現職:跨國自由記者
- 關心領域:國際、原民、偏鄉
2011年背包窮遊十多國,寫成《獨行在邊境》一書,此後持續行走,以自由記者身分致力於跨國報導。
2011年背包窮遊十多國,寫成《獨行在邊境》一書,此後持續行走,以自由記者身分致力於跨國報導。
踏足世界變動角落,反射台灣社會
國中一年級時,9月21日全台大地震,懵懂地萌生記者志。6年後,就讀政大新聞系,畢業先後實習於中央社並任職於蘋果日報,獲李政育新聞獎、中央社新聞獎。始終渴望走向戰地,報導戰爭、非人道、言論不自由國度各事件。
夢想愈多,認識的世界愈真實,縱使有許多真相令人心疼。在自力走過二十多個變動國度的過程中,往往更用力回顧家鄉,渴望關注台灣社會諸多現象。《獨行在邊境》是稚嫩時期的自剖之作,在困厄的環境裡,兌現自己25歲的承諾。26歲後,決心踏實地往跨國報導邁進。
2013年起,以自由記者身分致力於國際報導專題,並連結台灣本土議題。特關注言論自由度低落國度,長時間深入完成圖文紀實。主要作品:2014.05衣索匹亞x美濃《我們掙扎,築起家園》、(進行中)白俄羅斯車諾比核災30年倖存者紀實。
同時為各報章雜誌寫作專欄或攝影,作品散見於天下雜誌、經典雜誌、udn聯合新聞網、The News Lens、weReport、Associated Press、Bloomberg Businessweek等。
國中一年級的廖芸婕,因為921一場全台大地震,萌生了記者夢;6年後,帶著對戰地記者的憧憬考進政大新聞,4年後順利進入蘋果日報擔任記者的她,卻在24歲那一年毅然決定放下一切…...
誰說家鄉不能有好的工作機會? 鹿港囝仔由一群鹿港返鄉青年組成,從 2015 年起與保鹿運動協會聯合舉辦「今秋藝術節」,在充滿歷史感的空間從事表演藝術活動,讓在地居民對這個古老的城鎮有了新的想像。此外,他們也推出周邊計畫,像是「公共食堂」、「友善環境店家地圖」及「剩布計畫」,並推動夥伴創業計畫,鼓勵年輕人在家鄉尋找發展的機會。
一個社會的進步,來自於我們如何與不同種族、語言,文化的人們共處。 One-Forty 持續用不同的方式讓更多台灣民眾認識移工背後的故事,也致力於減少偏見和刻板印象。五年多來,已經有超過 50,000 位台灣民眾參與 One-Forty 的各類活動。我們相信這是一場長期的社會行動,透過同理與感受,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起了漣漪,慢慢地我們相信的那句「All dreams are created equal」會在台灣社會上實現。